永不
过度
交易所谓永不过度就是指
适量的
买入和
卖出。
这里有两层意思。
A.在方向不明确的情况下,不要
投入
太多
资金。
B.不要过于频繁的
操作。
Williams
写道:“
尾部风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未来一两年核心PCE物价指数
很可能远超2%,从而可能带来更快的
加息周期,我们认为,曲线短端牛市
趋平的走势短期内不可持续。
”在
经济数据强劲的情况下,
美国国债意外上涨,使
收益率曲线在上周趋平。
五年期和七年期国债
需求浓厚,表明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已经没有今年稍早那么激进。
不过Williams称,接下来两个月的经济数据不太可能打压较长期
通胀预期,并且今年夏季美联储可能有更偏
鹰派的
言论,
尤其是关于收缩货币支持政策的言论。
贵金属与原油现货
黄金周四小幅下跌,盘中一度大跌1.34%至1757,不过尾盘收回大半跌幅。
KitcoMetals资深分析师JimWyckoff称,美债收益率上升和乐观的风险偏好正在打击避险黄金。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盘中触及逾两周
高位,因美国总统拜登提出数万亿美元的新支出
计划,且数据显示美国第一季经济成长加速。
美原油三连涨,升至六周新高,因美国经济数据强劲、美元疲软以及需求复苏预期盖过了对
巴西和
印度
新冠病例增加的担忧。
RystadEnergy
石油市场主管BjornarTonhaugen表示:“夏季是驾驶季节的代名词,美国、
中国和英国的燃料消耗将开始增加,市场认为这将弥补印度新冠疫情导致的需求下降。
”疲软的美元进一步支撑油价,这使得“海外买家购买石油的成本更低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将回归“正常化” 《21世纪》: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抬升的背景之下,一些新兴
国家已经开始加息。
比如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央行均已宣布加息,其中巴西率先在短短50天之内进行两次大幅加息,这些国家抢先加息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央行大
放水的时代即将终结? 明明:我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全球疫情后修复,特别是以美欧为主的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地恢复正轨,那么全球大放水,至少放水的程度或者放水的速度,
有可能很难再继续增加。
美联储的QE政策,每个月购买800亿的国债和400亿的MBS(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目前还是持续的,但首先不会进一步增加购债规模。
而且市场的预期比较担心在今年晚些时候,甚至在明年年初,购债计划有可能会缩减。
如果预期兑现的话,那么意味着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央行,至少放水的速度
是在下降。
不是说不放水,不是说不扩表,但是至少放水的速度是在下降的。
所以我自己更倾向于形容就是全球的货币政策回归一个正常化,就是正常的宽松,而不是极度宽松。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刚才我们提到的巴西、俄罗斯、土耳其这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都有一些特点——外债规模比较高,经常项目长期赤字,那么这些国家本身的宏观经济结构就不稳定,就有高通胀的压力。
一旦叠加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它就会面临比较大的资本外流的压力。
那么,这个时候这些国家的央行就不得不被动地进行加息。
他们跟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还是有些区别的,主要他们还是受到本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下半年主要经济体增长仍在回升过程 《21世纪》:你如何展望
今年下半年的
全球经济? 明明: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其实今年IMF和世界银行对于今年全球宏观经济的预估还是比较乐观的。
首先,全球疫情终将过去,主要国家的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当然最近新兴市场国家的疫情有些扰动,但是我想随着一系列的措施的采取,总体来说还是会得到控制,而且确实全球疫苗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基于今年的疫情得到控制的这个假设背景之下,我相信今年下半年全球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然是在回升的过程当中。
当然制约全球经济的一些中长期矛盾,如老龄化的问题、收入格局的问题、全球产业链的问题,我认为仍然没有得到
解决,所以有可能在这种疫情快速恢复之后,也许在明年甚至后年的某一个时点,经济可能又会重新回到过去的一个状况,有可能经济的增长的动能又会面临不足的问题。
我觉得宏观经济可能还是要分成不同的周期来看,至少在今年下半年,包括明年年初的一段时间,我相信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大的方向不会改变。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制约全球经济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还是亟待解决,只有全球各国政府更快地、更好地进行合作,共同地去解决和面对这些问题,比如去解决全球产业链的问题、解决全球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问题、解决全球地缘政治问题,如何更好地合作解决贸易争端的问题。
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我相信全球经济可能才能迎来更长期和更大的增长。